详尽解释NBA的合理冲撞区 常见于争议性判罚

NBA球迷网 2017-11-03 242 ℃ 导读

在NBA比赛中,我们总能够碰到一些有争议性的判罚。在10月29日火箭客场和灰熊的比赛中,火箭连续被吹进攻犯规,让不少火箭球迷大为光火。比如第一节比赛还剩3分01秒时,内内强攻,防守他的帕森斯明明就站在合理冲撞区之内,照理这时候的冲撞应该是合理的,但是内内还是被吹了一次进攻犯规。再比如第三节还剩7分38秒时,阿里扎突入禁区,撞倒灰熊1号球员马丁,又被吹罚一次进...

在NBA比赛中,我们总能够碰到一些有争议性的判罚。

在10月29日火箭客场和灰熊的比赛中,火箭连续被吹进攻犯规,让不少火箭球迷大为光火。比如第一节比赛还剩3分01秒时,内内强攻,防守他的帕森斯明明就站在合理冲撞区之内,照理这时候的冲撞应该是合理的,但是内内还是被吹了一次进攻犯规。

再比如第三节还剩7分38秒时,阿里扎突入禁区,撞倒灰熊1号球员马丁,又被吹罚一次进攻犯规。不少火箭球迷认为,马丁的站位还是在合理冲撞区之内,所以这个球也不应该被吹进攻犯规。

最后火箭89比103告负,本赛季第二次输给灰熊。

既然“合理冲撞区”在这里屡屡出现,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合理冲撞区。

详尽解释NBA的合理冲撞区 常见于争议性判罚,第1张

内内合理冲撞区内进攻

1997年制定合理冲撞区 据传和他有关

合理冲撞区在英文中是“Restricted Zone”或者“Restricted Area”,虽然说翻译过来也是禁区,但是和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篮球禁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详尽解释NBA的合理冲撞区 常见于争议性判罚,第2张

图①为合理冲撞区

1997年时,NBA引入一条规则,在篮下以篮筐为中心,以4英尺(1.22米)为半径的一个半圆范围,被称为合理冲撞区。根据NBA2017-2018赛季规则的规定,如果协防球员在合理冲撞区内占据了防守位置,并和进攻球员发生冲撞希望制造进攻犯规,那么进攻球员不应该被吹罚进攻犯规。进攻球员的突破路线必须是直接冲向篮筐,这也是合理冲撞区存在的原因。

例外情况是:如果进攻球员在低位防守区域接球,那么任何一名球员都能够在合法冲撞区内合法的占据防守位置。低位防守区是指两侧3英尺(0.91米)要位线、罚球圈底部顶点和底线之间的区域。

详尽解释NBA的合理冲撞区 常见于争议性判罚,第3张

图中虚线部分为低位防守区

在合理冲撞区内的身体接触并非一定要吹罚阻挡犯规,裁判需要判断身体接触的情况是否偶然,是否可以被忽略,根据不同的情况吹罚。

NBA规则中还补充说明,如果进攻球员在身体接触中采取一些非篮球常规的动作,比如出腿,抬膝等动作,那么进攻球员依然需要被吹罚进攻犯规。

根据坊间说法,合理冲撞区的设立还和奥尼尔有着一定的关系。由于当年奥尼尔在篮下的威力实在过于巨大,因此不少对手都龟缩在篮下,等着奥尼尔冲到篮下时制造其进攻犯规。这个招数还被用来对付一些突破犀利的外线球员。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NBA才特意从1997年开始引入合理冲撞区的概念。

火箭的两次进攻犯规并不冤枉

既然已经了解了合理冲撞区,那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火箭在和灰熊的比赛中被吹的两次进攻犯规。

第一次内内的进攻犯规,我们可以看到内内接球的时候在罚球线附近,并非在低位防守区。此时内内通过挡拆之后,已经将防守者甩在身后,站在内内面前是协防球员帕森斯。帕森斯在防守内内的时候,位置的确已经在合理冲撞区内,照理来说,内内并不应该被吹罚进攻犯规。但是内内在起跳后右手投篮,左手有个动作一掌打到了帕森斯的脸上。

裁判认定,内内左手的动作是非篮球常规动作,因此吹罚了内内的进攻犯规。从规则看来,这次吹罚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第二次阿里扎的进攻犯规要更加明确一些,在慢动作回放中,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马丁对防守位置的选择非常出色。在和阿里扎发生身体接触倒地的时候,马丁的双脚都在合理冲撞区之外。既然无法合理冲撞,阿里扎的这个上篮被吹进攻犯规,也并不是不符合规则的情况。

由此可见,NBA一直所说的高裁判水准并非浪得虚名。至少在这两次的判罚中,当值裁判很好的判断了当时场上的情况和合理冲撞区的规则,并针对场上出现的不同情况作出了正确的判罚。

哪怕球迷再不甘心,也只能感叹火箭运气实在不佳了。

FIBA也引入这一规则 和NBA有所不同

由于NBA本身有防守三秒规则,因此球员哪怕偶尔会回到篮下去造进攻犯规,也不能一直在篮下驻营扎寨。这种情况在国际篮联的比赛中更加常见,由于国际篮联和NBA规则的不同,球员可以长时间的待在篮筐附近,制造进攻犯规就更加容易。

2008年,国际篮联中央局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通过了在篮下增设合理冲撞区的新规则,该规则已经于2010年10月1日生效。而国际篮联的合理冲撞区规则,和NBA在细节上有着不同。

根据国际篮联的规则,合理冲撞区是篮下以篮筐为中心,半径1.25米的一个半圆范围,比起NBA的合理冲撞区来略微大了一些。

国际篮联的规则上写道,合理冲撞区的设立,是为了限制那些早早的站在本方篮下的防守队员去冲撞和封盖对手的行为。对于任何突破至合理冲撞半圆内的情况,如果在空中的进攻队员与处于合理冲撞半圆内的防守队员发生了身体接触,不应当判罚进攻犯规,除非进攻队员非法地使用了手、臂、腿或者身体。

合理冲撞区规则适用于:

1. 进攻球员在空中控制球时

2. 进攻球员尝试投篮或者传球

3. 防守球员有一只脚或者两只脚都在合理冲撞区半圆内。

两边的规则读起来差不多,但是其中的差距远不止半径3厘米这么大。在国际篮联的规则中,进攻球员想要享受合理冲撞区的福利,必须得跳在空中,在地面的推进是无法享受合理冲撞区的。而NBA的规则中并没有这么一条。

合理冲撞区并非救命稻草

由上面的种种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合理冲撞区并非进攻球员的救命稻草。尤其在NBA中,进攻球员要想更好的完成篮下进攻,出色的判断能力和快速的脚步依然是基础素质之一。

如果阿里扎的突破脚步能够快一些,让马丁无法从容的在合理冲撞区外站稳;如果内内的左手没有那个多余的动作打到帕森斯,也许裁判的吹罚就会完全不同。

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候,犯规和被犯规,真的只在一念之间。

本文地址: 详尽解释NBA的合理冲撞区 常见于争议性判罚 | http://nba.zhichangshi.com/nbanews/1784.html

NBA球迷网

录像 - 视频 - 资讯
微信打赏二维码微信打赏
支付宝打赏二维码支付宝打赏
网址二维码扫一扫分享/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收集于网络或来源于网友投稿,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凯尔特人官方晒图:回顾2007-08赛季揭幕战
灰熊将德扬泰-戴维斯下放至发展联盟进行训练

NBA新闻

米切尔封神之战
NBA每日十佳球
#